一切世间无如佛, 以无比身伏仇对。
色力光明照三有, 修诸善业得端正,
以布施力得其相, 八十种好悉严净。
净持戒力无能动, 明人思量所不得,
佛持戒心清净故, 人中师子所作成。
如来智力更无比, 以无怖畏胜三界,
如师子王众中吼, 超过一切诸外道。”
尔时,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设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手执众宝以散如来,复以偈颂而赞叹曰:
“诸众皆集牟尼所, 净心瞻仰如来面,
一切现前睹世尊,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种种随心各皆解,
世尊说应众生机,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称意所欲知其义,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修进或调伏,
或有获得无学果, 斯则如来不共法。”
尔时,目真邻陀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修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手执赤真珠以散佛上,说偈赞曰:
“欣喜净心敬信佛, 离于傲慢无邪见,
顺佛阿含不放逸, 是为修行无比子。
诸法自性不可得, 如梦行欲悉皆虚,
但随想起非实有, 世尊知法亦如是。
如秋时云水中月, 迷惑无智愚众生,
不能惑著明智人, 深乐佛法精进者。
妙人最妙不错悟, 于佛法中不放逸,
分别诸法悉如梦, 得见如实妙三昧。”
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等,有六十那由他阿修罗,设供养已,皆各合掌作礼而住,欣欣踊跃,情意充满,喜乐称心,菩提之心流注不绝。
尔时,世尊知彼诸阿修罗信心供养已,如诸佛法示现微笑相,从其面门放无量色光,青黄赤白红紫玻瓈,亦如金银及以杂色;从口出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为佛作礼,以偈问曰:
“雄猛牟尼现瑞相, 愍世间者非无因,
人中最胜愿为说, 大仙所现之因缘。
怜愍世间现瑞应, 见诸修罗胜供养,
欲授修罗决定记, 令我等辈得欣欣。
朝有胜心无有疑, 此众中有发心者,
世尊知其信根已, 人中师子现此瑞。
朝日谁发清净心? 谁于人中生胜信?
世尊知其信根已, 现此最妙之瑞相?
今此大众皆有疑, 皆见如来现微笑,
谁复朝日降魔怨, 现此瑞相为此人?
善哉降怨大仙尊, 愿断大众心犹豫,
愿尊速说勿踟蹰, 断此大众之疑网!”
尔时,世尊以偈答马胜比丘曰:
“善哉比丘所问义, 我所现瑞利世间,
我说果报无有余, 汝今一心善谛听。
诸阿修罗供养佛, 为求无上胜菩提,
修罗心意无所依, 如手在空不障碍。
此等供养世尊已, 阿修罗众心清净,
大智皆舍修罗道, 于人天中久受乐。
此等于其未来世, 值遇恒沙人师子,
于善名劫得成佛, 如来皆号为善名。
数满六十那由他, 名振十方照世间,
演说无依无著法, 广能度胜天人众。
彼诸佛土甚严净, 佛知世间离五浊,
净佛国土三千界, 满足六十那由他。
彼国无诸三恶趣, 以欣喜心土田净,
彼佛雄猛除诸难, 演说无上大乘法。
彼等诸佛得寿命, 住世六十那由劫,
演说无所依止法, 一一导师皆亦然。
彼诸如来灭度后, 世间智者尽皆灭,
满足六十那由劫, 彼佛正法住在世。
是诸如来各各度, 如恒河沙众生聚,
彼诸如来等无量, 土寿法住亦如是。
彼诸善逝能成熟, 六十那由众生数,
皆令安住大乘中, 各各绍继三宝种。
今此授记为修罗, 利世间者大仙说,
天人闻斯授记已, 身心踊跃得净信。”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三
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三本事品第四
尔时,慧命摩诃迦葉,见诸阿修罗王供养佛已,生希有心,作是思惟:“世尊本修菩萨行时,作何善根得是果报?”时,迦葉即入如实三昧,以其三昧严心力故,忆念过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如来所修一切功德;于彼彼道、彼彼生中所修善根,皆为满足无上菩提;以此善根得住不退转地,彼诸善根皆得念知。
尔时,迦葉忆念如来大善根时,作如是心:“如佛所习善根广大,如来一一发心善根,如十方世界恒沙刹土,其中众生皆得人身;得人身已,众生如恒沙劫,供养善逝亦如修罗;一一众生如恒沙劫供养如来已,不能报如来一发心善根。”
尔时,慧命摩诃迦葉,从三昧起,以偈赞曰:
“一一如来牟尼尊, 发心广大向菩提,
此修罗等所供养, 佛迦罗分不及一。
世尊应供人中上, 如须弥山真檀聚,
人天中胜所供养,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师子应受供, 过诸恒河沙数等,
譬如大海满中水, 香水和合而供养。
具足功德应受供, 多于恒河沙数等,
积满华聚而供养, 犹如斫迦婆罗山。
自然大士应受供, 如须弥山灯明炷,
大海以为香油器, 以灯供养诸胜者。
应受供养大威势, 多于恒河沙数等,
造立塔庙而供养,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坚固应受供, 以诸广大胜宝盖,
其盖遍覆三千界, 经于那由他劫数。
怜愍世间人中尊, 无边功德应受供,
以诸宝幢所供养, 遍满十方诸世界。
于不思议亿劫数, 以广大幡而供养,
满恒河沙诸世界, 经于无量亿劫数。
供养如来人师子, 起于分别作譬喻,
大论师中师子子, 谛听谛听诸天人。
我及诸来在此众, 若如恒河沙数等,
诸有十方世界众, 一切皆当得作佛。
具足十力人师子, 彼佛头数如恒沙,
一一皆有恒沙头, 于一一头如恒沙。
各各皆有恒沙口, 彼于一一无量口,
有于无量沙数舌, 以舌赞叹于如来。
彼诸如来说不尽, 功德彼岸不可到,
一切智智不可量, 由度功德彼岸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善哉!善哉!诸比丘,我诸声闻端直而住,有智有法亦如梵天,乃能入我功德海中。何以故?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具足不思议功德。诸比丘,如来功德聚不可思议。诸比丘,如来功德聚若是色者,一一发心所得功德,如恒河沙等世界中所不容受。何以故?诸比丘,如来一一发心功德,一切智所攀缘处,如洹沙等诸佛,如恒沙等劫,不能思量,说不可尽。何以故?如来本修菩萨行时,无一发心不为利益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者,无一发心不为一切众生。众生界无边际,其中众生亦无边际,所有众生界无边际,如来一一发心功德亦无边际。何以故?如众生界无边际,如众生界不可量,如来一一发心功德聚不可穷尽,皆为怜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是故发心。假使一切众生供养时,不能报如来一发心功德。何以故?彼诸众生供养如来,皆为希望杂食世报故。菩萨本发心,离于杂食求世报心,为利益安乐众生故,欲令众生背于生死趣向涅槃。如来本修菩萨行时,为利益安乐众生,离于杂食不求世报。”
佛告诸比丘:“于过去世无量无边流转生死,阿僧祇不可思议无始世界,不可说劫中,有佛号曰因陀幢王,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彼佛如来,以一一发心,如恒沙等世界中,曾为众生作利益安乐思量发心。比丘,彼因陀幢如来作佛时,恒河沙世界同一佛刹。其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国土严净,离于恶趣及以八难。是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其国土中所有众生住正定聚,其邪定众生、增上慢众生一向皆无,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一切皆无,亦无恶趣烦恼作恶趣业。何以故?因陀幢如来教是众生,令其发心止一切恶,以其善法授令修学。是因陀幢如来国土中,曾得五种乐,所谓一得欲乐,二得出家乐,三得禅乐,四得三摩跋提乐,五得无上菩提乐。彼诸众生虽受其乐而不贪著。譬如蜜蜂但取其味不取华色,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虽受其乐而不取著。譬如飞鸟空中而行不著其空,如是众生虽受其乐而不取著,亦复如是。是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其佛土中所有众生,无有忧苦,唯有喜乐,亦无不苦不乐受;愚痴无故,唯有称心之乐。何以故?彼诸众生本修善故。由彼因陀幢如来本修菩萨行时,现诸相好,令彼众生不作一切恶,安置众生修习善法。彼等次第离诸恶道,安于善处。彼等于一切种不善业,一向悉无。其所作业得果报时,心不欣乐。生苦受者,无有是处,不作恶业不受苦果故。愚痴无故,不苦不乐受亦无。彼因陀幢如来佛土中,一切时恒无恶风暴雨,亦无毒热。彼诸众生时节变易苦,一切皆无。彼因陀幢如来本修菩萨行时,彼佛土中,其诸众生,一切身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一切口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一切意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彼诸众生从彼菩萨闻已,彼诸众生一切身业、一切口业、一切意业智上首智顺转回向。以善业故,愚痴报不生。以其愚痴故,受不苦不乐受。彼诸众生于彼佛土中,苦受、不苦不乐受一向皆无,以离愚痴故。彼诸众生生彼国土时,其因陀幢如来教化已,于法敬重;若游行时,思量于法,爱欲于法,染著于法。彼等心生爱欲染著,于法游行时无有苦受,行住坐卧睡寤,乃至无有威仪之苦。彼诸众生在国土中,无恶可顺;以无恶故,无苦可生,于善无著。以是因缘,彼诸众生善顺无故,变易苦无;于诸法中不生贪著,是故坏苦不生。亦无怨憎会苦。何以故?由彼众生于一切众生中得住平等心现前,是故无有怨憎会苦。亦无爱别离苦。何以故?由彼众生于一切法不著故;其爱别离苦从爱而生,是故无有爱别离苦。苦苦亦无。何以故?于乐受不生著故。唯有行苦,所谓无常苦。何以故?彼佛唯说第一义故。彼佛住世经恒沙劫,于彼佛刹,无一众生与佛竞论者来生其国。何以故?由彼如来本行菩萨时成熟众生故。”
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能以下善根、少善根、不善习善根、不善相应善根、非大精进善根、非善趣善根、非善发善根、非善回向善根,可能利益如是等众生,能与乐除苦耶?可能净如是广大国土,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可以下心、怯弱不善根相应心、非精进心、非善集根心、非善趣心、非善发善根心、非善回向心,可能利益如是等众生,思惟与乐能除苦耶?可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可以下信、少信、羸信、怯弱信、不善相应信、非精进信、非善集善根信、非善趣信、非善发善根信、非善回向信,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于意云何?可以下戒、少戒、羸戒、非精进戒、非善集善根戒、非善趣戒、非善发善根戒、非善回向戒,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颇以下精进、少精进、羸精进、怯弱精进、非相应精进、非精进精进、非善集善根精进、非善趣精进、非善发善根精进、非善回向精进,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及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婆伽婆。”
佛复告诸比丘:“于汝意云何?颇以下念、少念、羸念、怯弱念、非相应善根念、非精进念、非善集善根念、非善趣念、非善发善根念、非善回向念,能利益众生,及思惟与乐耶?及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汝意云何?颇以下定、少定、羸定、怯弱定、非相应善根定、非精进定、非善集善根定、非善趣定、非善发善根定、非善回向定,能利益众生,思惟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及能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汝意云何?颇以下慧、少慧、羸慧、怯弱慧、非相应善根慧、非精进慧、非善集善根慧、非善趣慧、非善发善根慧、非善回向慧,能利益众生,思惟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及能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诸比丘言:“不也,世尊。”
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实如是,不以少善根、少戒、少信、少精进、少念、少定、少慧,能利益众生,及思惟与乐离苦耶!能严净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173c6.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