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解脱道论》优波底沙 造 僧伽婆罗 译

日期:2020-10-10
摘要:问何用说解脱道。
答有善人乐得解脱。不闻说解脱故。又不伏解脱故。又不正伏解脱故。如盲人无导独游远国。唯婴众苦不得解脱。欲得解脱而无所因。何以故。解脱是因。
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尘劳微细。不闻法故终亦退转
解脱道论·因缘品第一
优波底沙 造
僧伽婆罗 译
礼世尊应供正遍知
戒定智慧无上解脱随觉此法
有称瞿昙
若人脱众难已得离诸着。成就于胜分心。畏生老死。乐善乐解脱。令到涅槃乐。未到有彼岸亦令得具足。广问修多罗毗昙毗尼事。此解脱道我今当说。谛听。
问云何为戒。答戒者威仪义。定者不乱义。慧者知觉义。解脱者离缚义。无上者无漏义。随觉者知得义。此法者四圣法义。瞿昙者姓义。有称者世尊义。以戒定慧解脱殊胜功德。能到最胜名称无量。
解脱道者何义。解脱者五解脱。伏解脱彼分解脱断解脱猗解脱离解脱。
云何伏解脱。现修行初禅伏诸盖。此谓伏解脱。
彼分解脱者。现修达分定诸见解脱。此谓彼分解脱。
断解脱者。修出世间道能灭余结。此谓断解脱。
猗解脱者。如得果时乐心猗。此谓猗解脱。
离解脱者。是无余涅槃。此谓离解脱。
此解脱道为得解脱。是具足道以戒定慧谓解脱道。解脱道者我今当说。
问何用说解脱道。
答有善人乐得解脱。不闻说解脱故。又不伏解脱故。又不正伏解脱故。如盲人无导独游远国。唯婴众苦不得解脱。欲得解脱而无所因。何以故。解脱是因。
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尘劳微细。不闻法故终亦退转。
又如佛说。诸比丘有二因二缘能生正见。云何为二。一从他闻。二自正念。是故说解脱。不伏解脱者。为生厌离故说解脱。
不正伏解脱者。为除不正道。为得禅解脱道故说解脱。
如远行人得善示导。是伏解脱道。三阴成满。何等为三。谓戒阴定阴慧阴。
云何戒阴。正语正业正命及种类所摄。或戒阴种种戒功德聚。
云何定阴。正精进正念正定及种类定阴所摄。或种种定功德聚。
云何慧阴。正见正思惟及种类所摄。或种种慧功德聚。此三阴成满。是伏解脱道。
当学三学。谓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
有戒有增上戒学。有定有增上心学。有慧有增上慧学。
复次有戒戒学。有戒增上戒学。有定心学。有定学增上心学。有慧慧学。有慧增上慧学。
问云何戒学。答谓有相戒是名戒学。谓达分戒是增上戒学。复次凡夫戒。是名戒学。圣戒是增上戒学。
问云何心学。答所谓欲定。问云何增上心学。答色定及无色定。此谓增上心学。复次有相定心学。达分定及道定。是谓增上心学。
云何慧学。谓世间智是名慧学。四谛相似智及道智。是谓增上慧学。如世尊为钝根人说增上戒学。为中根人说增上心学。为利根人说增上慧学。
问学者何义。答学可学学增上学学无学名学。如是学此三学。谓伏解脱道。
以三种学成就清净。所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于是戒是戒清净。定是心清净。慧是见清净。戒者洗犯戒垢。定洗缠垢。是谓心清净。慧除无知垢。此谓见清净。复次戒除恶业垢。定除缠垢。慧除使垢。如是以三清净是伏解脱道。
又以三种善伏道。谓初中后善以戒为初。以定为中。以慧为后。
云何戒为初善。有精进人成就不退。以不退故喜。以喜故踊跃。以踊跃故身猗。以身猗故乐。以乐故心定。此谓初善。
定为中善者。以定如实知见。此谓中善。
慧为后善者。已如实知见厌患。以厌患故离欲。以离欲故解脱。以解脱故成自知。如是成就三善道。
已伏解脱道。得三种乐。谓无过乐寂灭乐正觉乐。彼以戒得无过乐。以定得寂灭乐。以慧得正觉乐。如是成就得三种乐。是伏解脱道。
远离二边得中道具足。以此戒善除诸欲着。于无过乐情生欣乐。以定除身羸。于寂灭乐而增喜乐。以慧分别四谛中道具足。于正觉乐深怀爱乐。如是远离二边得中道具足。是伏解脱道。
以戒除恶趣。以定除欲界。以慧除一切有。于戒多修于定慧少修。成须陀洹斯陀含。于戒定多修于慧少修。成阿那含。修三种满。成阿罗汉无上解脱。
解脱道论·分别戒品第二
优波底沙 造
僧伽婆罗 译
问云何戒。何相。何味。何起。何足处。何功德。何戒义戒行。何差别。几戒。何所起。何戒初中后。几法障碍戒道。几戒因。几种戒。云何令戒清净。几因以是戒住。
答云何戒者。谓思戒威仪戒不越戒。何者为思戒。我不作恶作者自受。何者威仪戒。离于犯处。云何不越戒。若有戒人身口无过。复次断义威仪。一切善法是戒。如阿毗昙说。以出离法断于欲欲。是戒能离恶。思戒护戒威仪戒。以不嗔恚断灭嗔恚。以光明相断于睡眠。以不散乱断于调戏。以见法起断于疑悔。以智断无明。以喜断无可乐。以初禅断五盖。以二禅断觉观。以三禅断喜。以四禅断乐。以空入定断于色想乃至嗔恚及种种想。以识入定断虚空。以无所有定断识入想。以非想非非想定断无所有。以无常见断于常想。以苦见断乐想。以无我见断我想。以不净见断净想。以过患见断于爱想。以无染见断于欲想。以灭见断集。以消见断厚。以分见断聚。以生灭见断常。以无相见断相。以无作见断作。以空见断入。以增上慧见断执着。以如实知见断无明执。以过患见而断居执。以彼观见断不彼观。以转散见断和合执。以须陀洹道断见一处烦恼。以斯陀含道断粗烦恼。以阿那含道断细烦恼。以阿罗汉道断一切烦恼。此谓不越戒思戒护戒威仪戒。此谓戒。何戒相者。威仪除非威仪。问云何名非威仪。答谓破法。破法有三种。一破波罗提木叉法。二破缘法。三破根法。云何破波罗提木叉法。谓无惭无愧。于如来离信云何破缘法。答命与形饰相应离于知足。云何破根法。不闭六根门离于念慧。以此三覆非威仪。是名戒相。何味者起者足处者。无过乐是味。无忧是起。三善行是足处。复次悦胜为味。不悔为起。覆诸根为足处。何戒功德者。不悔是戒功德。如世尊告阿难。不悔戒善是功德义。复次名戒者是无过乐是众姓上。是财为富贵。是处为佛地。是浴无水。是香普薰。是影随形。是伞覆可覆。是圣种是学无上。是善趣道。若人有戒。为有戒故。成就无畏荣显亲友圣所怜愍。是亲友依。是善庄严。是领诸行。是功德处。是供养处。是可贵同学处。于诸善法不畏不退成一切意愿清净。虽死不忘。成伏解脱乐方便。如是无边戒功德。戒者何义。答冷义。增上义。行义。自性义。苦乐性相应义。复次头义冷义安义。云何头为戒义。答如人无头。一切诸根不复取尘。是时名死。如是比丘以戒为头。若头断已失诸善法。于此佛法谓之为死。是戒为头义。何者冷为戒义。如摩胜冷栴檀。则除身热成就欢喜。如是戒为胜冷栴檀。能灭犯戒恐畏心热。成就欢喜。是冷为戒义。何者安为戒义。答若人有戒。风仪整肃不生恐畏。是安为戒义。行何差别者。修行精进受持头陀。是行非戒戒亦名行。戒名威仪受亦名行。几戒者。谓三种戒。善戒不善戒无记戒。云何善戒。谓善身口业及正命。无过患故果报可爱。云何不善戒。谓恶身口业及邪命。有过患故果报不可爱。云何无记戒。无漏身口业及清净命。无有过患亦无果报。云何起戒者。善心所起善戒。不善心所起不善戒。无记心所起无记戒。何戒初中后者。受戒是初。不越是中。欢喜是后戒。有几法障碍几戒因。答三十四法是障碍道。三十四法是戒因。所谓忿恼覆热悭嫉幻谄恨竞慢增上慢傲慢放逸懒惰贪欲不知足不从智不正念恶口恶友恶智恶见不忍不信无惭无愧营身口味狎俗亲近女人不敬师学不摄诸根于食不节初夜后夜堕不禅诵。此三十四法是障碍道。若二障碍戒不成满。若不成满必还退失。若反是法三十四种。是名戒因。戒有几种者。谓有二种三种四种。云何二种。谓性戒制戒。以身口所行佛断不行。是名性戒。身口可行佛断不行。是名制戒。性戒以信精进能令具足。制戒以信念持能令具足。复次戒有二种。退戒得戒。云何名退。能灭非戒。云何名得。得众善法。除诸非戒如断光影。以断非戒离于恶趣。以得正戒能趣善道。以断非戒成就住分。复次戒有二种。世戒出世戒。云何出世戒。如圣道果之所得戒。是出世戒。所余世戒。以世戒成就故有具足。以出世戒成就故有解脱。复次戒有二种有量无量。不具足戒。是名有量。若具足戒以佛所断。是名无量。复次戒有二种。有边无边。云何有边若人为世利为胜。为亲友为身为命。为越所依而行受戒。彼戒利养为边。称誉为边。身有为边命有为边。云何无边。此比丘为出利为胜为身为命。如法受戒不起犯心。何况故犯。此谓无边戒。复次戒有二种。有依无依。云何有依。有相应戒依爱。戒盗相应戒依见。自誉毁他相应戒依慢。此有依戒。若成就解脱资用。是无依戒。若有依戒非慧人所乐。若无依戒是慧人所乐。复次戒有二种。梵行之初学微细戒。云何梵行之初。正业正语正命所摄戒。此谓梵行之初。有余学戒此谓轻戒。复次戒有二种。有心相应无心相应。云何有心。谓初学梵行。云何无心。谓余轻戒。声闻于梵行之初坚戒上戒。于此轻戒得犯得起。何以故。佛不说此障于解脱。复次有二种戒。谓无犯戒清净戒。云何无犯。谓声闻戒。云何清净戒。佛及缘觉戒。复次戒有二种。谓时分戒及尽形戒。少时暂受不俱形命。谓时分戒。从师始誓乃至舍寿。谓尽形戒。时分戒者。果报有时。尽形戒者。果报无时。何者为三。谓止恶不犯。受不犯。断不犯。云何止恶不犯。虽未受受至。非所行处心不生犯。是谓止恶不犯。云何受不犯。从受受已终不复犯。是谓受不犯。云何断不犯。圣人以圣道断诸恶因。是谓断不犯。复次戒有三种。谓触戒不触戒猗戒。云何为触。有为相初见爱为触。是凡夫善戒。资用入道是谓无触戒。云何猗戒。谓阿罗汉戒。复次有三种。谓依世戒依身戒依法戒。何者依世戒。若人有恐怖。将护世意除诸恶法。是名依世。何者依身戒。若人有恐惧。将护于身命除诸恶法。是名依身。何者依法戒。若人惊畏。将护于正法除诸不善。是名依法。复次戒有三种。谓所愿不等。所愿等。无所愿。云何所愿不等。恼他受戒。此谓所愿不等。云何所愿等。戒受戒为现有乐及未来解脱乐。是谓所愿等。云何无所愿。戒受戒不悔为饶益他。此谓无所愿。复次戒有三种。谓清净戒。不清净戒。有疑戒。云何清净戒。以二因缘戒成清净。一不犯。二犯已能悔。此谓清净戒。以二因缘成不清净。一自故犯。二犯不悔。此谓不清净。云何有疑戒。以三因故成就有疑。一以不分别处。二不分别犯。三不分别不正行。此谓有疑戒。若坐禅人戒不清净。深生惭悔成清净乐。又有疑惑令现知罪得成安乐。复次戒有三种。谓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云何为学。七学人戒。云何无学。阿罗汉戒。云何非学非无学。凡夫人戒。复次戒有三种。谓畏戒忧戒痴戒。云何为畏。有人畏罪不敢为恶。斯谓畏戒。云何为忧。若人念离亲友暂生愁苦。以愁苦故不起诸恶。斯谓忧戒。云何痴戒。有人受牛戒狗戒。斯谓痴戒。痴戒若成则为牛狗。若复不成则堕地狱。复次戒有三种。谓下中上。云何为下。谓上烦恼上上烦恼大烦恼所触。不知足所染。此谓下戒。云何为中。细烦恼所触知足所染。此谓中戒。云何为上。无所触知足所染。此谓上戒。下戒成满令人具足。中戒成满令天具足。上戒成满令得解脱。复次戒有四种。谓退分住分胜分达分。云何退分。不除道障碍。离精进人。知而故犯。犯已覆藏。此谓退分。云何住分。于戒成就不起放逸。不生寂见成就住分。于戒定成满不起放逸。不生寂见成就胜分。于戒定成满不起放逸。以生寂见成就达分。复次戒有四种。比丘戒。比丘尼戒。不具足戒。白衣戒。云何比丘戒。波罗提木叉威仪。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波罗提木叉威仪。是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尼戒。是谓不具足戒。优婆塞优婆姨五戒及八戒。是白衣戒。复次戒有四种。谓性戒行戒法志戒初因戒。云何性戒。郁单越戒。此谓性戒。云何行戒。如姓族国土外道等法。是谓行戒。云何法志戒。菩萨入胎戒。是谓法志戒。云何初因戒。菩萨及摩诃迦叶戒。是谓初因戒
复次戒有四种。戒戒集戒灭戒灭道具足。云何戒。戒者有二种。善戒不善戒。此谓戒。云何戒集。善心集善戒。不善心集不善戒。云何灭戒。得善戒灭不善戒。得阿罗汉灭善戒。云何灭道具足戒。谓四正勤。此谓灭道具足戒。如是分别晓了四法。是谓精进非真持戒。是名正勤。复次戒有四种。波罗提木叉威仪戒。命清净戒。根威仪戒。缘修戒。云何波罗提木叉威仪戒。于此比丘波罗提木叉威仪。所覆住行。行处具足。畏于细罪。正受学可学戒。此者于此师法比丘者。有凡夫善。复次有学无学。不动法波罗提木叉者。是戒是起。是初是行。是护是威仪。是脱是无缚。是诸法面为正受善法。名波罗提木叉义。不越身口业。是威仪所覆者。以此波罗提木叉威仪成就住者。护四威仪。众行具足者。复有行有非行。云何非行。若有比丘。于彼一人。或施杖竹。或施花叶果实。或施杨枝澡浴。或贩弄美恶。或为调戏。或谄谀自进。或恣驱驰远招会宾。如此诸行佛之所制。谓邪命自活此为非行。复次二种非行。身口非行。云何身非行。若有比丘。以陵慢心往至僧中。排触大德叨佷自前。或猗或行先坐上位推大于下。或坐猗排调。或拍肩笑语。上座徒跣。自着革屣。耆德下路。己行高陌。以众异缘故相轻恼。或以胜待少推劣与长。或于浴室烧诸薪木。关闭门户皆无咨问。或诣水边辄自先入。娇身击搏现诸鄙相。若入他舍超越前后。行坐无次。或在屏处戏弄女人及诸僮女。摩触其首。如是等过谓身非行。云何口非行。若有比丘。心无敬畏不咨宿望辄自说法。或说波罗提木叉。或拍肩而语。或入他家顾问女人。何所姓字。有可食物不。有者现我我欲得食。如是等语为口非行。一切犯戒此谓非行。云何为行。反于非行。复次比丘有恭敬惭愧。成就威仪无所乏少。摄护诸根能节饮食。初夜后夜未尝睡眠。成就智慧少欲知足。不狎世务起勇猛心。于同学所深生敬重。此谓为行。行处者。谓有行处。有非行处。云何非行处。若有比丘。入于淫舍寡妇舍处女舍不男舍比丘尼舍及诸酒肆。亲近国王大臣外道沙门非法伴侣。如是等辈无信乐心。常于四众不生饶益。甚可厌患。此谓非行处。如佛所说。比丘行非梵行处。云何行非梵行处。谓贩卖女色行处可知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268c6.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

0 | | |
相关新闻    解脱道论  优波底沙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