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 > 阅读经典

大宝积经

  佛语舍利弗:“假使如来以劫之寿咨嗟佛土,成就功勋不可究尽,而譬喻之,今粗为汝略举之耳!若有闻是菩萨行德,思齐慕及逮志不疑,亦当成其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萨复有三法,疾逮正觉,不失所愿如意即得。何谓为三?一曰、所愿特尊与众不共,二曰、所行安谛而不放逸,三曰、如所闻法奉行不惓。是为三。”
  舍利弗言:“善哉!至未曾有,如来善训道品备悉,所愿成就严净佛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尔所云,如来作佛积行所致,不以饰辞巧言成道。放逸行者自误入冥,堕四颠倒,没生死河求出难得。若有菩萨闻是经者,愿乐奉行立不放逸,必当成就如上所教。”
  于是会中,八万四千菩萨即从坐起,叉手自归,同发声言:“我等世尊,愿皆奉行如佛训教,具足所愿从行得道,除去饰辞放逸之巧,备悉弘誓戒德之要。愿使一切悉行敏诲,以行自严去众秽操。”
  时佛欣笑,口中五色光出照于十方,还绕身三匝从顶上入。贤者舍利弗,前白佛言:“何因缘笑?今佛既笑,必当有意。”
  佛告舍利弗:“汝宁见此诸族姓子师子吼不?”白言:“已见,世尊。”
  佛言:“是族姓子于后来世,竟百千劫皆当成佛,号曰净愿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国土严净犹如西方安养之国,功勋严净等无有异,其寿命等亦无差别。”又问云:“何其寿命等亦无差别?”佛言:“各寿十劫。”
  尔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白佛言:“文殊师利童真,诸佛所叹咨嗟功德,今当久如成最正觉?”
  佛言:“汝自以是问文殊师利?”
  寻如佛教,前问文殊师利:“仁尊,久如当成无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当作是问,仁为志学无上正真道乎?所以者何?假使吾身学佛道者,当作斯问。吾不求道,当何因成最正觉?”
  又问:“仁不以众生求最正觉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众生不可得故。假使吾得众生处所,当为众生志求佛道。所以然者?无有吾我、人、寿命故,由是之故,身无志求亦无退转。”
  又问:“仁不求佛慕佛法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悉佛法。若使众法无有众漏无受因缘无想,是志佛道,解了若此逮一切法。又如仁问逮立佛法,随仁意答,谁求志者?色志佛道乎?色志本净志佛道乎?其色本无志佛道乎?色自然、色悉空、色恍忽、色本净、色寂然,以此色法志求佛道成正觉乎?”
  答曰:“不也。色不志道本净自然以空寂然,诸色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觉法亦如是。”
  文殊师利又问曰:“痛想行识及与识法,志求佛道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五阴识法不成正觉。于意云何?其外五阴我、人、寿命,可言有处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如是我当分别,以何等法志求佛道成最正觉?”
  又问文殊师利:“其阿夷怙新学菩萨,闻是教训将无恐怖乎?所以者何?仁之名号一切导首,为众重任而今造证,为诸菩萨颁宣诸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法界不恐,本际不惧,闻佛说法无所畏难。其恐惧者则怀忧戚,无忧戚者则离尘埃,彼则解脱,其以解脱则无所著,以无所著则无复转,以无复转则不复脱。其不脱者彼无从来,以无从来亦不从去,其无从去则无所愿,其无所愿则无志求,其无志求则无退转,以无退转,若不退转便不退转,空无不转无想不愿。斯本际者佛法不转,佛法无作无有边际,佛法无著则无所倚,佛法无行亦无精进,亦无所行无有教令,其诸佛法假有号耳!又计空法无所从生,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又计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无尽不起,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
  又问文殊:“为谁说是?”
  文殊曰:“其恐怖者乃有妄想,以有妄想,心自念言:‘我身当得成最正觉。’缘是之故便起道意志存正觉。于意云何?从来未曾有觉成空不?”
  答曰:“无也。”
  文殊又曰:“世尊不云一切诸法等如虚空?”
  答曰:“有是。”
  文殊又曰:“道犹虚空等亦本无,虚空如道,道如虚空,空之与道则无有二不可分别。其解斯等,则无所知亦不无慧。”
  文殊师利说是语时,四千比丘漏尽意解,十二垓众得法眼净,九万六千人从古以来未发道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四万二千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复问文殊师利:“发意久如应发道心?”
  文殊答曰:“止!族姓子,勿怀妄想,一切诸法皆无所生。假使有说‘我发道心’、‘吾当行道’堕大邪见。所以者何?今观察心,都永不见心发道意,亦复不观彼发道心者也。吾亦不见道心所存,吾由是故不发道心。”
  又问:“仁者,以无所见,今何以故宣此章句?”
  文殊答曰:“无所见者乃为等教,无所见趣,名是章句平等言辞。”
  又问:“何故言曰趣平等乎?”
  文殊答曰:“如族姓子所言等者,无若干故。其平等者彼无行法,于其平等无有譬喻,不见诸法是乃平等。若宣斯训则宣一业,若寂然业无有尘劳,不为嗔恨而说经法,不有断灭、不计有常,不起不灭,不有吾我亦无所受,不举不下不高不卑;虽有所说,无有妄想亦无思求。若族姓子,有晓此法而奉行者,乃曰平等。又有菩萨广入于法,不见若干,亦复非一乃曰平等。其平等者则无偏党,其无偏党是甚清净。”
  于时,师子步雷音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文殊师利所说巍巍乃如是乎!发道心以来为几何耶?众会思渴愿乐欲闻。”
  佛言:“族姓子,文殊师利在深妙忍,所入深忍不逮得道,亦不得佛复不得心,以无所得故不说之,久如发心为发道意,唯佛今当为汝解说本初发心。乃往过去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乃尔世时有佛,号雷音响如来至真等正觉,乃在东方,去此七十二垓佛土世界名曰快成,其佛土在彼颁宣道教,弟子声闻八十四亿百千垓众,诸菩萨等复倍是数。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安拔号为法王,治以文法王四天下,王有七宝。圣王尔时往诣雷音响如来所,供养尽意八万四千岁随其所安。王心念言:‘我已积功德行难量,不用斯心,宁以德本并修劝助。’复更思惟:‘以德劝助当求何劝?天帝、梵王号、转轮圣王、声闻、缘觉耶?’适发是意,上虚空中演大音声:‘大王,如是莫兴贱意,当发无上正真道心!’王闻是言即时大悦,王弘慈心不转道意。所以者何?用其天人开示意之故,知我心念。时,安拔王与大众俱九十六亿垓人,往诣雷音响如来稽首足下,右绕七匝退住一面,以偈叹曰:
  “欲问殊胜法, 以奇雅答我,
   云何人在世, 而致最超异?
   以普俱供养, 自归于世护,
   用无所著心, 永无所劝助。
   世尊察知之, 吾独寂发心:
  ‘以兴广供养, 云何劝助之?
   志天帝梵王, 为四方之王,
   若求于声闻, 当慕缘觉乘?’
   我适发是念, 空中宣洪音:
  ‘仁者慎莫得, 劝助下劣心。
   当为一切故, 兴发微妙心,
   开显大道意, 饶益于世间!’
   今欲问于佛, 在诸法自由,
   云何起发心, 不失于道意?
   唯说斯义趣, 何因逮是处?
   如我所像人, 而发菩提心,
   天中尊愿说, 宣上妙章句。”
  “大王且听之, 当宣以渐训!
   愍哀于众生, 乐住于法本,
   如所誓志愿, 转得成所趣。
   吾亦往宿世, 因发起道心,
   愍哀于众生, 而兴斯誓愿。
   如本所志愿, 亦若心所念,
   逮无动佛道, 在世寂上圣。
   大王当强志, 造立极上心,
   若修诸正行, 仁亦当成佛。”
   以闻是言教, 王意便欣然,
   在一切普世, 颁宣师子吼:
  “假使于本际, 不知生死元,
   为一一人行, 如若干众生。
   今发于道心, 在一切世间,
   普请于众生, 令不堕贫匮。
   从今日以往, 假使生欲心,
   辄当欺诸佛, 现在十方圣。
   若生嗔恨厌, 嫉妒及贪苦,
   未曾犯不可, 至成人中尊。
   常当修梵行, 弃欲舍秽恶,
   当学于诸佛, 戒禁调和性。
   不以斯四色, 疾成佛正觉,
   用心切之故, 当行于本际。
   常严净佛土, 无限不可议,
   当宣传名称, 通彻于十方。
   唯圣见授慧, 成佛人中上,
   令其心清净, 永无众犹豫。
   常修治身行, 口言亦如是,
   亦当净心念, 不犯众瑕疵。
   假使我成佛, 在世人中尊,
   以是正真言, 地当六反动。
   设我言至诚, 真正不虚诈,
   由是见证明, 虚空宣伎乐。
   若实不谀谄, 无贪嫉不厌,
   以是诚信故, 雨清净意花。”
   适宣斯言已, 至诚言无异,
   十方亿万国, 则六反震动;
   于上虚空中, 有巨亿音乐;
   天雨杂意华, 积地四丈九。
   其王以学是, 二十亿众人,
   口宣柔和音, 必成佛上道。
   二十亿众等, 一切建佛道,
   见王发大道, 亦效学洪业。
  佛语师子步雷音菩萨:“欲知尔时安拔王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则今文殊师利身是也。发道心已来,如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佛土满中尘;逮无所从生法忍已,过六十四江河沙劫。于彼世等则具十住,成就十力,普备一切诸佛道地辨诸佛法,从初以来未曾一反生心而有发意也,皆以逮致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我亦不念言当云何成最正觉。其二十亿人,在往古雷音响如来所发道心者,悉已逮致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已转法轮,为诸众生兴立佛事,灭度去已;悉是文殊师利之所劝发,皆悉供养勤修众行,六度无极,普以执持传宣正法,于今现在适有一佛说法未灭度耳!下方界分,去是四十四江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地底,其佛号持地如来至真等正觉,今现在说法,与无央数诸声闻俱,其寿无限。”佛说是往古喻时,七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仁者在往古佛,具一切法如来十力,已备十地,用何等故不成正觉?”
  文殊师利答曰:“不以往古过去诸佛一切诸法成最正觉。所以然者?此言得道则为不得,亦无所逮。”
  又问:“云何具足佛法?”
  答曰:“具本无故。”
  又问:“云何具足本无?”
  答曰:“备悉虚空乃具本无,晓了虚空及诸佛法本无之义,等无有二不可分别。”
  又问:“云何以具一切诸法?”
  答曰:“具足五阴,乃能具三界一切,普备十方诸佛之法。”
  又问:“云何具足诸色?”
  答曰:“仁等见色,色有常乎?若无常耶?”
  答曰:“不也。”
  曰:“诸法有常、若无常乎?又彼五阴有增、有减耶?”
  答曰:“不也。”
  文殊师利曰:“是故族姓子,若于诸法不增不减,故曰具足。”
  曰:“何以具足?”
  答曰:“备诸法慧不所解,亦如如慧不转,尔乃不知诸妄想处,以无妄想不造具损,其不具损乃曰平等。是故族姓子,等见诸色尔乃等见一切诸法,痛想行识亦复如是等无有异。”
  于是师子步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又察仁者逮得法忍以来,久远悬绝迥邈巍巍,如是不一发心‘吾当得道’,仁者云何劝化众生使发道心?”
  答曰:“吾不劝众生令发道心?”
  又问:“何故?”
  答曰:“众生不实,众生寂寞所在颠倒,故劝化之令发道心。假使众生不处颠倒,则无有道,何所发乎?吾以是故,不劝众生使发道心,亦不化之令悉求道。所以然者?无所想者乃曰平等,其平等义无所志求亦不退转,是故名曰无所归趣、无所从来。当观生死,所谓平等斯章句空,空无志求。又族姓子,向者所问逮得法忍以来,久远悬绝迥邈巍巍,如是不一发心‘吾当得佛’?卿宁见心,以何等心得成佛道?”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心者无形,不可睹见。”
  “道亦复然,亦无形色复不可见。所以道者?假有号耳!所曰言心及与佛道是悉假托。是故,族姓子,吾宣斯辞,不一发心‘吾当得佛’。其无发心无所生亦无所毁,以无所生无所毁者,乃名曰逮。”
  又问:“何所是时曰约时,乃曰为时耶?”
  答曰:“族姓子,所云时者畅平等觉,所可觉者不增不损,永不起想亦无所灭,尔乃名曰随其等时,其不妄想本无本,是则名曰随等时也。若逮正见,等于平等达于诸法,都无所获则不造计,若干种品一无所念,尔乃名曰随等时也。若身证明一切诸法,诸所相者皆为法相,晓了如是故有心著;若无有相则无所倚,尔乃名曰等随时矣!”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