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诸劫中, 布施供养佛、 及缘觉弟子、 并诸菩萨众,
珍异之饮食、 上服与卧具, 栴檀立精舍, 以园林庄严。
如是等布施, 种种皆微妙, 尽此诸劫数, 以回向佛道。
若复持禁戒, 清净无缺漏, 求于无上道, 诸佛之所叹。
若复行忍辱, 住于调柔地, 设众恶来加, 其心不倾动。
诸有得法者, 怀于增上慢, 为此所轻恼, 如是亦能忍。
若复勤精进, 志念常坚固, 于无量亿劫、 一心不懈息。
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 若坐若经行, 除睡常摄心,
以是因缘故, 能生诸禅定, 八十亿万劫、 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 愿求无上道。 我得一切智, 尽诸禅定际,
是人于百千、 万亿劫数中、 行此诸功德, 如上之所说。
有善男女等, 闻我说寿命, 乃至一念信, 其福过于彼。
若人悉无有, 一切诸疑悔, 深心须臾信, 其福为如此。
其有诸菩萨, 无量劫行道, 闻我说寿命, 是则能信受。
如是诸人等, 顶受此经典, 愿我于未来, 长寿度众生,
如今日世尊、 诸释中之王, 道场师子吼, 说法无所畏。
我等未来世, 一切所尊敬, 坐于道场时, 说寿亦如是。
若有深心者, 清净而质直, 多闻能总持, 随义解佛语,
如是诸人等, 于此无有疑。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趋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 能奉持此经, 斯人福无量, 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 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 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 渐小至梵天, 宝铃千万亿, 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 而供养此塔, 华香诸璎珞, 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 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 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 具足诸供养。 若能持此经, 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 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 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 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 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 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 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 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 以须曼薝卜、
阿提目多伽、 薰油常燃之。 如是供养者, 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 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 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 不嗔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 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 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嗔, 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 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 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 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 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场, 得无漏无为, 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 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 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 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 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 经行及坐卧。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 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 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
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 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 即为方便说、 涅槃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当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量。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 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 汝听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 其目甚清净。
父母所生眼, 悉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
并诸余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 一切皆悉见。 虽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侯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净无浊秽, 以此常耳闻, 三千世界声。
象马车牛声、 钟铃螺鼓声, 琴瑟箜篌声、 箫笛之音声,
清净好歌声, 听之而不著, 无数种人声, 闻悉能解了。
又闻诸天声, 微妙之歌音, 及闻男女声, 童子童女声。
山川险谷中、 迦陵频伽声, 命命等诸鸟, 悉闻其音声。
地狱众苦痛, 种种楚毒声, 饿鬼饥渴逼, 求索饮食声,
诸阿修罗等, 居在大海边, 自共言语时、 出于大音声。
如是说法者, 安住于此间, 遥闻是众声, 而不坏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兽鸣相呼, 其说法之人, 于此悉闻之。
其诸梵天上, 光音及遍净, 乃至有顶天, 言语之音声,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一切比丘众、 及诸比丘尼,
若读诵经典, 若为他人说,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复有诸菩萨, 读诵于经法, 若为他人说, 撰集解其义,
如是诸音声, 悉皆得闻之。 诸佛大圣尊, 教化众生者,
于诸大会中、 演说微妙法, 持此法华者, 悉皆得闻之。
三千大千界、 内外诸音声,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天,
皆闻其音声, 而不坏耳根, 其耳聪利故, 悉能分别知。
持是法华者, 虽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本文地址:https://www.sooodu.com/n153c6.aspx,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