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教 > 阅读经典

大宝积经

  佛言:“波旬当知,如来正真正觉善知众生心性根欲,是故观察,应以恶言而得度者,即说恶言;应以默然无所言说而得度者,即为默然;应以驱遣而得度者,即驱遣之;应以说法而得度者,即为说之;应以摄受而得度者,即摄受之;应见色身而得度者,即现色身令彼见之;应闻声香若得味触而得度者,即为现声而为说法,至香味触现令得度。”
  时,魔波旬欢喜踊跃,复合十指爪掌,顶礼佛足,白言:“世尊,随所有处,若村、若城、若在王都,说此法门。我为听受此法门故,当往其所护此法门,亦为护彼持法法器。世尊,我至彼时必有众相,诸众寂定离睡眠盖,复令诸方上胜法器而来问法。若读、若诵、若受持者,身心俱安,不起慢心随说此法。若广说者,若略说者,于如来所生欢喜心。又复如来,于诸众生起欢喜心;彼诸众生心欢喜已,善根增长,恶法消灭。”
  时,大众中有诸外道尼乾子等,闻魔波旬如是忏悔,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得无生忍。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说此法时,此诸外道得无生忍?”
  佛言:“阿难,乃往过去过无量劫,此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有佛,名上力足正真正觉,在此说法。佛说法已,有诸外道来向佛所,欲恼如来,复欲障说此法门故来至佛所。既闻法已,心生欢喜,即言:‘世尊,快说此法!’于如来所生奇特心,以是因缘六十劫中,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唯生人天,所生之处忆念彼佛,虽忆念佛而无善友。阿难,于意云何?彼诸外道尼乾子等,岂异人乎?今此众中诸外道是。何以故?此诸善男子,当尔之时具足恶见故,欲恼如来并障此法。彼既闻法生大欢喜,以是因缘今蒙佛记,是诸外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于今得无生忍!”
  说此法门时,万二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二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若善女人,于此法门起一念信功德无量,况复读诵受持,拥护广为人说!”
  佛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劝无余众生界,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法门起一念信,若读若诵,广为他说,此人得福过前说者。何以故?阿难,以此法门是一切智智道处。阿难,若有男子、女人,闻此法门及见持此法门法师,若起恶心得罪过前。”
  尔时,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若有男子、女人,谤此经者,如来已说得罪过前。”
  佛告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言:“若男子、女人,一时挑却一切众生所有眼目。若复有男子、女人,于此法门及持法者,起一恶心得罪过彼。何以故?阿难,以此法门名为光明,能施一切众生慧目。”
  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门不应于不信男子、女人前说。何以故?须护众生故。世尊,我见如是谤法业缘,生于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中故。”
  佛言:“阿难,应说此法门,不应不说。何以故?以此名为彼者因故,令修行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以何名名此法门?云何奉持?”
  佛言:“阿难,阿难当知,以说十法,是故名为《十法法门》,如是受持;亦名《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所问》,如是受持。”
  佛说此法门时,尊者阿难,净无垢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并众会中诸大菩萨,及声闻众、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受奉行。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九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四万二千。时有菩萨名无垢藏,与九万二千诸菩萨众,恭敬围绕从空而来。
  尔时,世尊即告大众:“彼诸菩萨,为遍清净行世界,普华如来,劝发来此娑婆世界,令于我所听受普入不思议法门。其诸菩萨亦当集会。”说是语已,无量无边他方此界诸菩萨众,悉来集会耆阇崛山,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无垢藏菩萨,手持七宝千叶莲华,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遍清净行世界,普华如来,以是宝华奉上世尊,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作是语已,即升虚空,结跏趺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念过去久远世时,曾于普灯佛所,闻说普入不思议法门。我于尔时,即便获得八千四百亿那由他三昧,又能了知七十七万亿那由他三昧。善哉!世尊,愿垂哀愍,为诸菩萨说此法门。”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文殊师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若诸菩萨欲学此法,应当修习诸三昧门,所谓色相三昧、声相三昧、香相三昧、味相三昧、触相三昧、意界三昧、女相三昧、男相三昧、童男相三昧、童女相三昧、天相三昧、龙相三昧、夜叉相三昧、乾闼婆相三昧、阿修罗相三昧、迦楼罗相三昧、紧那罗相三昧、摩睺罗伽相三昧、地狱相三昧、畜生相三昧、阎魔罗界三昧、贪相三昧、瞋相三昧、痴相三昧、不善法三昧、善法三昧、有为三昧、无为三昧。文殊师利,若诸菩萨于如是等一切三昧,善通达者,是则已为修学此法。
  “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色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色如聚沫, 中无有坚实,
   不可执持故, 是名色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声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声如谷响, 其性不可得,
   诸法亦如是, 无相无差别,
   了知皆寂静, 是名声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香相三昧?”即说颂曰:
  “假令百千劫, 常嗅种种香,
   如海纳众流, 而无有厌足。
   其香若是实, 则应可满足,
   但有假名字, 其实不可取。
   以不可取故, 鼻亦无所有,
   了知性空寂, 是名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味相三昧?”即说颂曰:
  “舌根之所受, 碱醋等诸味,
   皆从众缘生, 其性无所有。
   若能如是知, 因缘和合起,
   了此不思议, 是名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触相三昧?”即说颂曰:
  “触但有名字, 其性不可得,
   细滑等诸法, 皆是从缘生。
   若能知触性, 因缘和合起,
   毕竟无所有, 是名触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意界三昧?”即说颂曰:
  “设集三千界, 无量诸众生,
   一心共思求, 意界不可得。
   不在于内外, 亦不可聚集,
   但以于假名, 说有种种相。
   犹如于幻化, 无住无处所,
   了知彼性空, 是名意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四大假为女, 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 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 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 而非实女人,
   无智者迷惑, 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静, 是名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自谓是男子, 见彼为女人,
   由斯分别心, 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无有, 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别故, 于身起男想。
   是中实无男, 我说如阳焰,
   知男相寂静, 是名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树无根枝, 华则不可得,
   以华无有故, 其果亦不生。
   由无彼女人, 童男亦非有,
   随于分别者, 假说如是名。
   了知彼女人, 及童男非有,
   能如是观察, 是童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断多罗树, 毕竟不复生,
   何有智慧人, 于中求果实?
   若有能了知, 诸法无生者,
   不应起分别, 童女为能生。
   又如焦谷种, 其芽本不生,
   女人亦复然, 是童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天相三昧?”即说颂曰:
  “因清净信心, 及以众善业,
   受诸天胜报, 端正殊妙身。
   珍宝诸宫殿, 非由造作成,
   曼陀罗妙华, 亦无种植者。
   如是不思议, 皆因业力起,
   能现种种相, 犹若净琉璃。
   如是殊妙身, 及诸宫殿等,
   皆从虚妄生, 是名天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龙相三昧?”即说颂曰:
  “受此诸龙身, 由不修于忍,
   兴澍大云雨, 遍满阎浮提。
   不从前后际, 亦不在中间,
   而能生此水, 复归于大海。
   如是诸龙等, 积习性差别,
   起于种种业, 业亦无有生。
   一切非真实, 愚者谓为有,
   能如是了知, 是名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夜叉相三昧?”即说颂曰:
  “是大夜叉身, 从于自心起,
   是中无有实, 妄生于恐怖。
   亦无有怖心, 而生于怖畏,
   观法非实故, 无相无所得。
   空无寂静处, 现此夜叉相,
   如是知虚妄, 是夜叉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乾闼婆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实无所趣, 名言假施设,
   了知趣非趣, 乾闼婆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阿修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修罗相所印, 其相本无生,
   无生故无灭, 阿修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迦楼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无身以为身, 名字假施设,
   名相无所有, 迦楼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紧那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法无作而作, 说为紧那罗,
   了知此不生, 紧那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摩睺罗伽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由于名字, 随世而安立,
   是中无有法, 而妄起分别。
   了知此分别, 自性无所有,
   彼相寂静故, 摩睺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地狱相三昧?”即说颂曰:
  “地狱空无相, 其性极清净,
   是中无作者, 从自分别生。
   我坐道场时, 了此无生相,
   无相无生故, 其性如虚空。
   此相皆寂静, 是地狱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畜生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云现众色, 是中无有实,
   能令无智人, 于此生迷惑。
   于彼畜生趣, 而受种种身,
   犹如虚空云, 现于诸色像。
   了知业如幻, 不生迷惑心,
   彼相本寂静, 是畜生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阎魔罗界三昧?”即说颂曰:
  “造作纯黑业, 及以杂业者,
   流转阎罗界, 受于种种苦。
   实无阎罗界, 亦无流转者,
   自性本无生, 诸苦犹如梦。
   若能如是观, 阎罗界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贪相三昧?”即说颂曰:
  “贪从分别生, 分别亦非有,
   无生亦无相, 住处不可得。
   贪性如虚空, 亦无有建立,
   凡夫妄分别, 由斯贪染生。
   法性本无染, 清净如虚空,
   十方遍推求, 其性不可得。
   不了性空故, 见贪生怖畏,
   无畏生畏想, 于何得安乐?
   譬如愚痴人, 怖畏于虚空,
   惊惧而驰走, 避空不欲见。
   虚空遍一切, 于何而得离?
   愚夫迷惑故, 颠倒分别生。
   贪本无自性, 妄生厌离心,
   如人欲避空, 终无能脱者。
   诸法性自离, 犹如于涅槃,
   三世一切佛, 了知贪性空。
   住此境界中, 未曾有舍离,
   于贪怖畏者, 思惟求解脱。
   如是贪自性, 究竟常清净,
   我证菩提时, 了达皆平等。
   若执贪为有, 于彼当舍离,
   由妄分别故, 而言舍离贪。
   此唯分别心, 实无有舍离,
   其性不可得, 亦无有灭坏。
   平等实际中, 无解脱分别,
   若于贪解脱, 于空亦解脱。
   虚空及与贪, 无尽无差别,
   若见差别者, 我说令舍离。
   贪实无有生, 妄起生分别,
   彼贪本性空, 但有假名字。
   不应以此名, 而生于执著,
   了贪无染故, 是则毕竟空。
   不由灭坏贪, 而得于解脱,
   贪法与佛法, 平等即涅槃。
   智者应当知, 了贪寂静已,
   入于寂静界, 是名贪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瞋相三昧?”即说颂曰:
  “以虚妄因缘, 而起于瞋恚,
   无我执为我, 及由粗恶声。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