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阅读经典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为而成。
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统本也。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
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疏充目而不惧于欺,黈纩塞耳而无戚于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其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于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于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于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于上,鱼乱于下,是以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戈,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网罟不能到,可谓处于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于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势也。唯因也,故能无物而不形;唯势也,故能无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则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极之,亦至道也。随其所因,故各有称焉。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则害,不得不贵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命并作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谓成其实,各得其庇荫,不伤其体矣。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为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是以谓之玄德也。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闭其门,
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勤。
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不闭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用其光,
显道以去民迷。

复归其明,
不明察也。

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道之常也。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唯施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
朝,宫室也。除,洁好也。

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则田甚芜,仓甚虚,设一而众害生也。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

善抱者不脱,
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

子孙以祭祀不辍。
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余,修之不废,所施转大。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彼皆然也。

以天下观天下。
以天下百姓心观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顺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众物,故毒虫之物无犯之人也。舍德之厚者,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作,长也。无物以损其身,故能全长也。言含德之厚者,无物可以损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者,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
无争欲之心,故终日出声而不嗄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为常,故知和则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温不凉,此常也。无形不可得而见,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则夭也。
心使气曰强。
心宜无有,使气则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
含守质也。

解其分,
除争原也。

和其光,
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

同其尘,
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则可德而害也。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

故为天下贵。
无物可以加之也。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正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国则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于奇用兵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强则国家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民多智慧则巧伪生,巧伪生则邪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讳欲以耻贫,而民弥贫;利器欲以强国者也,而国愈昏多。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我之所欲,唯无欲而民亦无欲自朴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言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

正复为奇,
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刿,
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耀。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国则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则其鬼不神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道洽则神不伤人,神不伤人则不知神之为神。道洽则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则不知圣人之为圣也。犹云,不知神之为神,亦不知圣之为圣也。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圣之为神圣,道之极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天下之交。
天下所归会也。

天下之牝,
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贪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
大国以下,犹云以大国下小国。

则取小国;
小国则附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大国纳之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

善人之宝,
宝以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于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不善当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于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