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审遭逢,观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始终。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秉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入喉辄僵,不得父俛仰。当此之时,虽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以上修炼金丹之道,内外药物,阴阳符火,精且详矣。但恐学者,无大福分,不能遇真师耳。如其遭逢,庆幸得遇真师,当究其大道之端绪,审其同类之药物,揆度下手之始,完全之终,而后可以修为。盖一处不知,即一处有迷;知之不精,即行之不到。所谓差之毫发,失之千里。五行相克者,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更为父母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彼此互为父母也。五行之中,水木属阳,为父;火金属阴,为母。父主刚,母主柔。母含滋液者,柔以成物也;父主秉与者,刚以生物也。一生一成,金水木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品物流行矣。修道者,能明五行生克之理,阴阳五运之理,宜刚即刚,,宜柔即柔,刚柔归于中正,圣胎凝结,无形生形,十月气足,露出法身,不生不灭,与金石不朽。若有知而审专不泄,勤行不怠者,决得成道。如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其灵验最为迅速。要之,天地非阴阳不能生物,性命非阴阳不能结丹,天地造化之道,乃金丹之至象也。后世迷人,不究真阴真阳之理,趋入旁径,到老无成,妄言修道为虚妄,圣贤之文为虚文,彼特未之深思耳。试观后天野葛巴豆之毒,入口即便尸僵,虽圣贤仙佛,亦难救苏。况金丹乃先天至宝,岂有得之而不能永寿长生者哉?金丹之能长生,犹之巴葛之能致死,人之不思,愚之甚矣。紫阳欲向人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正为此耳。
参同契直指笺注
参同契笺注原序
《参同契》者,辞寡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为政,不至太平。伏食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易为证。用意健矣,故为立注,以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道者,重加意焉。
《参同契》直指笺注上篇
东汉徐景休真人撰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解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执御辔,正规距,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
金丹之道,一《易》道也。《易》道以乾坤为父母,丹道以乾坤为炉鼎。有父母,然后有男女。有男女,则阴阳交感,造化于中,生生不息。有炉鼎,然后采药物。有药物,而水火烹煎,革故鼎新,复归本真。《参同》以乾、坤、坎、离四卦为纲领者,盖以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也。《周易》以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故为《易》之门户。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凡阳爻皆属乾,凡阴爻皆属坤。阴阳交错,虽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总是乾坤二卦,一阴一阳,变化之所出,故乾坤为众卦之父母。此注契文“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精气乃舒”一段之义。精气舒而造化行,六十四卦在是矣。
坎离者,乾坤之继体,内藏乾坤阴阳中正之气,代乾坤而行造化。为六十四卦之匡廓者,周围之谓。廓者,空大包廓之谓。周围空大,无物不在范围之中。此注契文“坎离冠首,光映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一段之义。
运毂正轴者,轴为车轴,毂为轮毂。轴所以载车,主静;毂所以行车,主动。《易》以乾坤为体,如车轴也;以坎离为用,如毂轮也。运毂正轴。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也。
牝牡四卦,即乾、坤、坎、离四卦。乾牡坤牝,坎牡离牝也。橐籥者,橐无底,两头开,物属阴者为牝;籥有底,一头开,物属阳者为牡。橐所以包物,籥所以通气。乾坤坎离四卦,牝象阴之成物;牡象阳之生物。覆冒阴阳之道,如橐之包物,籥之通气。覆冒者,统摄之谓。盖《易》以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即统摄阴阳造化之全功。乾坤坎离四卦立,犹工人准绳墨而正规矩,犹御者执御辔而随轨辙,处中以制外,则其余六十卦,皆在四卦动静之中,如律历一纪之序,自然而然矣。此注契文“四者混浊,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一段之义。
修道者,能以刚柔为体,以中正为用,处中以制外,化裁推行,变通不拘,则吾身自有一部《易》理。而六十四卦,即在方寸之中,亦橐籥阴阳之道,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有何大丹不结、大道不成乎?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值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即未至晦爽,终则復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至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晦爽(一本昧爽);日月(一本日辰);得其理(一本其序)
上言乾坤坎离,覆冒阴阳之道,其数在于律历纪矣。夫律应一月,纪应一岁。一年三百六十日,行卦三百六十爻,其余二十四爻,属于四卦。爻尽,周而复始。一月五六三十日,经纬卦象,奉日而运。一日两卦,三十日,共六十卦。其余四卦,即乾坤坎离也。乾坤坎离,所以运动六十卦,不在卦气之列。一月前十五日为阳,刚也;后十五日为阴,柔也。阳生于前,为里;阴生于后,为表,是六十卦,统三十日,三阴三阳,相为表里。一日昼夜,各行一卦。每月朔旦行卦,昼则屯卦值事,夜则蒙卦值事。昼夜两卦十二爻,一时一爻;十二时,十二爻。如是行去,三十日,共行三百六十爻。始于屯蒙,终于既未,终则复始。此注契文“屯以子申,蒙用寅戌。余六十卦,各自有日”一段之义。
至人者,默通造化,暗合阴阳,以日月为期度,当动方动,当静方静,一动一静,不失其时。一日有早晚,当进阳即进阳,如春夏据内体,从子至辰巳,而行六阳之卦。时当用阴即用阴,如秋冬当外运,自午讫戌亥,而运六阴之卦。当赏而赏,以应春之生气;当罚而罚,以应秋之杀气。当昏而昏,收敛阳气以应寒;当明而明,振发阳气以应暑。一赏一罚,应春秋之气,而刑德皆当。赏罚分明,或昏或明,顺寒暑之节,而昏明有时,进退合宜,一喜一怒,效仁义之爻,而喜怒得常,生杀有道。如是则四时应、五行顺,而丹道之能事毕矣。盖丹道所以和四象,攒五行。四象和,五行攒,丹头已得,从此再进脚步,大道可冀矣。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天地者,乾坤之法象。乾坤者,天地之性情。太易以乾上坤下定位,是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一阴一阳,配合造化在内,而《易》之道,即行于天地之中矣。《易》者,上日下月成字,取其日月上下来往也。月者,坎之象;日者,离之象。坎中实,取象月中有兔,离中虚,取象日中有乌。坎离者,乾坤之继体。乾坤相交,乾之一爻,入于坤腹,坤实成坎;坤之一爻,入于乾体,乾虚成离。离者,乾之继体;坎者,坤之继体。离中之阴,乃坤家中正之阴;坎中之阳,乃乾家中正之阳。坎离具乾坤中正之德,代乾坤而施为,象天地无为,日月变动。是坎离者,乃乾坤二用也。坎离取象为日月,则《易》之坎离,即日月也。坎之月魄盈亏,一月一周天;离之日魄南北,一年一周天。坎离二用,无一定之位,周流于东西南北,上下六虚空廓之处,一来一往,却无定止。一上一下,亦无常法。《周易》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中、以既济未济为终者,是承天地造化,皆日月来往上下运用之。此注契文“《易》行周流,屈伸反复。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一段之义。
修道者,能明此中之义,以乾坤为炉鼎,以坎离为药物,一刚一柔,俱归中正,则天关在手,地轴由心,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动中静,可以静中动,可以动静无碍,浑然天理,一气流行矣。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復更始。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蝡动莫不由。
上言坎离二用,周流六虚而行《易》。盖以《易》者,阴阳造化之象也。《系辞》传日:“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者,天地间显而易见之大象也。虽凡夫俗子,亦皆知此日月来往,盈亏消长。及其至也,即具圣贤之姿者。若无师指,不得而知之。不得而知者,特以日月来往盈亏消长之机,幽深潜暗,神化不测也。
日,一年一周天,分春夏秋冬之四季,应木、火、金、水之四气。每季有土旺十八日,和合四象。四季温热凉寒,昼夜长短,乃五行之精气,故日日合五行精。月,一月一周天,每月与日一会,一年十二会。每月有弦望晦朔,承日光远近而进退。六月夜长,六月夜短,应律吕以成十二月之一纪,故曰“月受六律纪”。每月五日为一侯,共六侯。一侯五度,六侯共合三十度,为三十日,度尽而晦,晦而复始。积日而月,积月而岁。万物春生夏长,秋敛冬藏,皆日月神化之功。神者,日月合一之神。化者,日月往来之化。万物非神不生,非化不成,一而神,两而化。惟其神,所以能化;惟其化,所以能神。能神能化,所以神化不测。人能穷其一之如何神,即知两之如何化。阳往阴来,阴往阳来,如辐辏轮转,无有停息,即一神也。阳气出而万物气舒,阳气入而万物气卷。出入卷舒,随时变化,此两化也。一神两化,行三百六十日一岁之运。《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按三百六十日之期。其余二十四爻,以备乾、坤、坎、离四卦之数,不在三百六十之内。据爻摘符者,一爻三符,一日行两卦,有三十六符;一月六十卦,共有一千零八十符。合乾、坤、坎、离四卦,共该一千一百五十二符。每月晦朔之间,子时一符之中,阴极生阳,坤中孕震。当斯之时,天地媾精,乾坤合体,日月撢持,坎离相济。雄阳播玄施,动以舒气;雌阴化黄包,静以滋养。混混沌沌,此接彼交。阴阳二气,凝结一瑰,如造权作舆,以为衡车之根基。造衡者,先造权,权就而衡依权,造作方有准则。造车者,先造舆,舆成而车依舆,造作方有规矩。权舆者,车衡之根基。震阳者,造化之根基。根基已立,一气经营变化,自元而有,先养内之鄞鄂,由微而著,凝神成躯,后成外之形象。经营养鄞鄂者,如月光晦朔方受符也。凝神以成躯者,如月光初三方显象也。此日月交会,月受日精,生光之道。是道也,生生之道,生人生物,皆是此道。故曰“众夫蹈以出,蝡动莫不由”。
《系辞》传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凡天地间属阳者,皆为男,属阴者,皆为女。男女媾精,众夫皆蹈此道而出。即蠢动含灵之物,亦莫不由此道而生。举日月相交之道,而凡具阴阳之气,可以类推而知。此注契中“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纲纪。以无制有,器用者空”一段之义也。
於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炁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
上言阴阳混沌交接,无中生有,则知阴阳不合而无生气。《中庸》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盖以夫妇之道,即君子造道之端,故道费而隐。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天地之间,全是道气。小而夫妇,大而天地,总不出此一阴一阳相合之道。
昔宣圣赞《易》而首乾坤,赞鸿濛也。上乾下坤,其中洞虚,一气浑然,生物之道,即是鸿濛。删诗而首关雎,稽元皇也。男冠女婚,其气相纽,阴阳合一,生机芽滋,号曰元年。鸿濛者,造化之窍。元皇元年者,造化之始。乾坤合德,即是鸿濛。男女合情,自有芽滋。凡此皆示人以阴阳并用之理耳。
盖圣人不虚生于世,成己成物,愿人人为圣贤,个个了性命。故上观天符,显露阴阳进退屈伸之机。如先天卦,离左坎右,震一阳,兑二阳,乾三阳,自左而进伸;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自右而退屈。又如后天卦,乾坎艮良,三阳进伸于东北;巽离坤兑,三阴退屈于西南,此皆显天符之事。天符千变万化,总不离阴阳配合之道也。此注契文“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至“原理为征”一段之义也。
故易统天心,復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復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炁索灭藏。象彼仲冬节,草木皆摧伤。佐阳诘贾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覩,匡廓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敘斯四象,以晓后生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