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阅读经典

朱元育《悟真篇阐幽》


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四果徒。
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此章言小果之不足证也。从古到今只有金丹一道可以超脱生死。然大道难闻,小果易就。更兼世人根器大小不同,舍大取小者颇多,往往各执一法,得少为足。一旦大限已到,功行未圆,生怕抛身入身,故作种种伎俩:有习归空之诀而投胎者,有夺死人之舍而投生者,有恐宅舍不坚,长用迁徒之法而为移居者,又有志在留形住世,隐处深山穷谷而为旧住者。总而言之则曰四果徒,皆由未知金丹大道,遂落小果。金丹之要,只在一龙一虎。龙虎即身心也,若能降伏身心,便是降龙伏虎。真空之身与妙有之心浑合无间,自然形神俱妙,此万年不坏之真金,即人人安身立命之本宅也。真金起屋,何时而枯?从此经行坐卧长住其中,任他沧海成田,我自安然不睬,何有破损迁徒之患,而学区区小果乎!

鉴形闭息思神法,初学艰难后坦途。
倏忽纵能游万国,奈何屋破却移居!
此章言小道之不可久也。真金起屋才得不枯,可见一切非真金者俱不能长存矣。奈何旁门小法,各取其验,世人多为歆动。鉴形者,铸一大镜,时时鉴照己形,久之自忘其形,不觉入镜中矣。或曰即闭目静坐,鉴观己形也亦通。闭息者,闭住呼吸之气,自一息两息以至千万息,置鸿毛于鼻端,一毫不动,方称效验。思神者,或默朝上帝,或存想昆仑,久之而神出矣。三者一着于形,一着于气,一着于神,皆落后天渣滓,与金丹大道至简至易者何啻霄壤!此等小法,初学甚是艰难,其功力既专且久,俱能定中出得阴神,倏忽之间,游遍九州万国,可调得意之极矣。奈何宅舍难固,形神易离,能无屋破而移居乎?此亦四果之徒,难免无常大限者,学道者当勤求金丹大药,不可以此自限也。

释氏教人修极乐,只缘极乐是金方。
大都色相惟兹实,余二非真漫度量。
此言直指自性西方,令学人知所归宿也。释教有净土法门,劝人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寿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详见《弥陀》等经。世人但执西方之相,罕能穷源,不知此亦古佛应化一期方便之谈,未可取相昧性,自生窒碍也。盖东方属木,乃造化发育之乡;西方属金,乃造化归藏之地。即易象观之,后天乾居西北,便是金方,东方出震之帝,到此才得归根复命,李长者云"佛乃至阳之德"是也。亘古亘今只有这点乾金,纯粹以精,为人人本来真性。此金其性坚刚,万劫不坏;其质纯白,一切不染。不染不坏,自在长住,岂非极乐世界乎!《维摩经》云:"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坛经》云;"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是也。夫此金性非常非断,无色无相,却又能现出丈六金身、三十二相。无色之身是谓法身,无相之相是谓实相,妙有真空一时具足,西方极乐只在眼前,所谓只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者也。若从西方远近、极乐有无、秽净取舍、往生去来上拟议卜度,剑去久矣。可见东华之上真即西方之古佛,金丹之大道即金仙之极果也,此《维摩》所谓不二法门也。祖师恐学人生二见,特为提破。

俗谓常言合至道,宜向其中细寻讨。
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
此章言至道不离迩言,令学人会无言之意也。祖师著《悟真篇》,到此将搁笔矣,恐人只作玄言妙义会过,枉却一片婆心,故特地丁宁告说汝等诸人,切勿从俗语常言外另觅玄言妙义以为至道也。真正至道只在十字街头、闹浩浩地俗语常言中,但未向其中细细寻讨耳。至道云何?当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以顺而生,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所谓五行顺行,法界火坑,生机转作杀机矣。若能摄万归三,摄三归二,摄二归一,一切以逆而成,圣人洗心而退藏者,此也。所谓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杀机转作生机矣。生机杀机原非两橛,转与不转只在当人。故曰:"能于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宝。"大地喻世界,即身是也;尘沙喻众生,即心是也。学人能从日用饮食七颠八倒中,一念回机,消归自己,到得身心一如,则世界众生,有情无情,彻上彻下,亘古亘今,一切皆成正觉。何有大地尘沙,岂非七宝乎?又岂有圣凡之可分,净秽之可界,圣贤仙佛之可别乎?颠倒之秘全在俗语常言中,须知通部《悟真篇》皆俗语常言也,万卷丹经亦俗语常言也,三藏十二部、六经、诸子百家,一切俗语常言也。执此求至道不得,离此求至道亦不得,毕竟如何?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此卷宗旨大约与前两卷互相发明,尽有发前卷之所未发者,正要学人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如有摸着鼻孔者,当与悟真先生把臂入林矣。(末卷总评)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