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阅读经典

黄易《大唐双龙传》精校版

  徐子陵皱眉道:“可是若你和他闹僵,事情再无转圜余地。”
  寇仲苦思道:“有甚么奇招可想?应否我先和玉致说,再由她向她爹说项?”
  徐子陵道:“以南统北为唯一振兴汉统的想法,在他老人家心中根深蒂固,没有奇招,很难一下子把他这想法改变过来。”
  寇仲拍腿道:“不若由你先去见他如何?”
  徐子陵一呆道:“我去见他?有甚么好处?”
  寇仲道:“好处在于他是首次见你,当有新鲜的感觉,在弄清楚你是甚么人前,不会把你扫出磨刀堂。他该有兴趣想摸通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有这种想法?诸如此类。”
  徐子陵苦笑道:“这该是义不容辞的。唉!轮到我害怕哩!怕有负重托。”
  寇仲鼓励道:“不要小觑自己,你和我最大的区别,是明眼人一看便知你是那种淡泊无求的真正老好人。哈!你自当混混开始,从来不像混混。气质是天生的,装不来的。”
  徐子陵无奈点头答应道:“我尽力而为好啦!”
  寇仲顺口问道:“你刚才在想甚么?想师妃暄还是石青璇?”
  徐子陵微笑道:“今趟你猜错哩!两者皆非。”
  寇仲愕然道:“你难道不为此烦恼?”
  徐子陵点头道:“在理性上,我已想通此事,只要我能完成妃暄的心愿,让她继续专志天道的追求,便是我对她深爱的最高体现,我不应再干扰她的清修。唉!我和青璇虽没有甚么海誓山盟,但我们在一起时,整个天地都像改变了,幸福的感觉是那么实在。她和我的距离愈来愈接近,我若仍不懂选择,不但害苦妃暄,更辜负青璇,你认为如何?”
  寇仲欣然道:“绝对赞成,我们不但要顺从心的指引,更要做出明智的抉择,像我既向致致提出婚约,自应此心不渝的坚持承诺,何况她确是我的梦想。”
  徐子陵讶道:“你不再为尚秀芳烦恼吗?”
  寇仲惨然道:“坦白说,心中不为此伤痛就是骗你。不过我对着尚秀芳时,仍会不时记起玉致,对着玉致时却是忘记一切,可知我心中最着紧的仍是致致。唉!我真对不起秀芳,她是这么一位值得敬爱呵护的动人女子。”【校者按:似乎不该这么说吧。他与宋玉致有婚约在身,面对尚秀芳时有种出轨的感觉在所难免】
  李世民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道:“我可以进来吗?”
  寇仲跳起来,拉开房门,着李世民在他原本的位子坐下,自己则坐到床沿去,道:“世民兄也睡不着吗?”
  李世民苦笑道:“我很少胡思乱想,但自登船后,竟想起很多以为早已淡忘的事,包括年少时在哪里长大。当年在位处渭水之旁的武功别馆,娘对我的教诲似还言犹在耳。我从小不爱读书,只好骑射。娘常说我的性格过于倔强刚烈,或者就是这种性格,不喜逢迎别人,令父皇愈来愈不喜欢我。”
  寇仲见他说时双目渐红,忙岔开道:“世民兄该比我们熟悉长安,若要打一场宫城巷战,你可有把握?”
  李世民皱眉道:“长安城内的布置关防每隔一段日子会做出调动改变,这是沿用旧隋的城防法,这方面的事只有禁卫军的四大统领和父皇清楚。”
  寇仲想起老朋友常何,不过他是李建成的人,要他和自己合作并非易事。
  李世民叹道:“尽管我们有杨公宝库此一奇着,尚未能稳操胜券。长安的兵力集中在宫城内,玄武门长期驻重兵。而若要让我们的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宝库,人数绝不可太多,照我看三千人是极限,且要在一段颇长的时间内化整为零的分散入关。所以比起长安城的二万禁卫和数千长林军,我们的力量微薄得可怜。”
  寇仲点头道:“所以我们须以智取,不能硬撼,一天控制不了玄武门,一天不能算成功。”
  徐子陵问道:“傅采林是否要到长安来,世民兄有否听过此事?”
  李世民道:“父皇正式接纳傅采林来访的请求,传闻傅采林有意向宁道奇和宋缺下挑战书。”
  寇仲一震道:“竟有此事,为何不早点说出来。”
  徐子陵苦笑道:“我不想破坏你美好的心情。”
  李世民一呆道:“你们不是和傅采林关系密切吗?”
  寇仲颓然道:“此事一言难尽,迟些告诉你吧!看来长安还有很多难以猜估的变数。”
  李世民道:“尚有一个变数,是皇兄向父皇提议邀突厥的‘武尊’毕玄来访,希望透过他庞大的影响力,与突厥人修好,舒缓北方的压力,好应付你们和宋阀主。”
  寇仲和徐子陵同时失声道:“甚么?”
  李世民道:“无论接受傅采林来访,亦或邀毕玄至长安,都是针对你们的策略,最理想是他们挑战宋缺或宁道奇,若他们不肯应战,在声势上会给比下去。”
  寇仲和徐子陵听得面面相觑,宁道奇和宋缺均身负内伤,天下还有谁可应付这两位外来的武学大宗师?
  跋锋寒或会因毕玄前来而欣悦,他们却要为他担心得要命。
  有这两大宗师坐镇长安,他们已是举步维艰的造皇大计,将更添变数。
  未来再非在他们掌握中。
  【卷五十七 第六章 兼爱如一】
  卷五十七 第六章 兼爱如一
  晨光照耀下,徐子陵卓立船首,欣赏南方秀丽动人的山水。
  寇仲来到他旁,道:“尚有两个许时辰,我可见到致致,第一句话说甚么好呢?例如说我有一份大礼送给你。不!这太市侩哩!该学宁道奇般谦虚点,说我特地到岭南来,是求取致致的宽恕。唉!这又似乎不太像我一贯的作风。咦!你为何不答我,我晓得啦!你在想师妃暄和石青璇的问题,唉!这叫知易行难,我明知不该想尚秀芳,可是我的心却不争气。”
  徐子陵没好气道:“人在刚起床后,总会乐观和积极些儿。世民兄仍未起床吗?”
  寇仲笑道:“不要岔开话,你的小脑袋想的是甚么既积极又乐观的事呢?”
  徐子陵露出深思的神色,道:“我在想石之轩常爱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入微’这两个字。”
  寇仲一呆道:“原来你在想武学上的问题,算我错怪你。我也听石之轩说过,不过却是用来嘲弄我的功夫未到家。我也曾听宋缺提起过。哼!入微?指的究竟是甚么?”
  徐子陵朝他瞧来,双目闪烁着智慧的异芒,淡淡道:“那应是指一种与人身隐藏着的那宝库结合后玄之又玄的境界,只有像石之轩、宋缺那级数的高手始能明白的境界。”
  寇仲一震道:“说得好,宋缺常说天、地、人合一。人不就是指这人身的宝库吗?有法而无法,得刀然后忘刀,天地人结合后,人再非人,那才算得上是井中月的境界。非虚非实,非真非幻。”
  徐子陵动容道:“你这小子的刀法似乎有突破,至少在境界上比以前高些儿。”
  寇仲道:“事实上我们很久没讨论和研究武学上的事,因为战争令我们没有那种闲情,心儿尽放在千军万马的争战之道上。可是现在形势逆转,不是我自夸,宁道奇和我未来岳父摆明不再理世事,故而当今武林是剩下我们两个和老跋充撑场面,要应付的却是石之轩、毕玄、傅采林、宇文伤、尤婆子那种高手,若仍未能把握入微的境界,会仍像过去般落得只剩捱揍的劣局。”
  徐子陵道:“我们必须先过宋缺这一关,才可抛开一切,专志武道。”
  寇仲信心十足道:“只要让他老人家见到李小子,肯定能解开死结,宋缺是具有慧眼的人,否则不会看上我,哈!”
  徐子陵皱眉道:“我总觉得这样由我去见他,有点不妥。”
  寇仲道:“那索性我们三个人直踩进磨刀堂去见他,来个奇兵突袭如何?”
  徐子陵沉吟道:“这会是个坏的开始,我们绝不能让宋缺感到我们对他施用心术计谋,而应是以赤子的真诚,求取他的认同。”
  寇仲叹道:“你的说法很有道理,那就让我们到磨刀堂外恭候他恩赐的接见,由鲁叔进去请示。我们则听天由命,唉!真教人头痛。”
  两艘宋家的战船此时迎头驶至,宋鲁出现在与寇徐同行的船舰上,向驶来的宋家水师船打招呼。
  终于抵达岭南。
  宋鲁待两船接近,腾空而起,落到甲板上,寇仲和徐子陵迎上去。
  宋鲁神情古怪的道:“我们入厅说话。”
  李世民立在舱门外,见两人随宋鲁入舱,打个招呼,也随他们入舱。
  在舱厅围桌坐下,宋鲁道:“大哥早晓得你们到岭南来,这两艘船等待了一天。”
  寇仲、徐子陵、李世民三人听得面面相觑。
  徐子陵道:“阀主是晓得寇仲到岭南来,还是清楚世民兄的事。”
  宋鲁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函,在桌面摊开道:“你们看吧!”
  三人目光往信函投去,上面写着“带他到磨刀堂来”七个充满书法味的字,没有上款,没有下款。
  寇仲抓头道:“这是没有可能的,难道风声外泄?”
  李世民和徐子陵闻言色变。
  宋鲁道:“正如小仲说的,这是没有可能的。大哥是如何晓得的呢?”
  李世民一震道:“难道梵斋主先我们一步去见阀主?”
  徐子陵摇头道:“她并不晓得我们会到岭南去。”
  宋鲁道:“我想到这可能性,所以问过他们,最近岭南并没有外客来访。”
  寇仲吁一口气道:“管她有没有来过,这样也好,可省去我们很多工天,现在整件事全掌握在阀主手上,我们一起到磨刀堂恭聆他的指示好啦!”
  接着欲言又止,最后终没说话。
  宋鲁微笑道:“玉致到了鄱阳去,今晚应会回来的。”
  寇仲心中暗叹,今晚见到宋玉致时,他极可能再非宋家的未来快婿。
  ※※※
  在宋鲁的安排下,三人坐上密封马车秘密登上山城,来到磨刀堂外。
  寇仲重游旧地,忆起于此受教于宋缺作出刀道上的突破,别有一番滋味。
  宋鲁道:“你们进去吧!”
  寇仲见他神色凝重,心中暗叹,领路前行。
  徐子陵和李世民跟在他身后,均被磨刀堂的气势景象震摄,生出对宋缺崇慕之心。三人沉默地踏上磨刀堂的长石阶,过大门、抵大堂。
  宋缺渊渟岳峙的立在磨刀石前,深邃不可测度的眼神先落在寇仲身上,然后转移往徐子陵,最后凝定李世民。
  三人连忙施礼问好。
  宋缺一言不发的负手往三人踱步而来,在李世民旁经过,至大门止,往夕阳斜照下的前园望去,淡淡道:“你们或会奇怪,为何宋某人竟能像未卜先知的晓得秦王大驾光临?”
  寇仲背着他点头道:“我们是百思不得其解。”
  宋缺柔声道:“因为我收到梵清惠一封信,四十年来的第一封信,这样说你们明白了吗?”
  寇仲直至此刻仍无法揣摸宋缺的心意,道:“可是清惠斋主并不晓得我们会到岭南拜见阀主。”
  宋缺轻叹一口气道:“清惠没有提及你们两兄弟会偕秦王来见我,只是提及当年往事,有关你们的只是寥寥数句,希望我能体谅你们的苦心。”说罢仰天再叹一口气。
  忽然又踱步回来,从徐子陵那边走过,在三人身前十步许处背他们立定,沉声道:“若我猜不到你们会联袂来见我,宋缺还是宋缺吗?换句话说,若秦王不肯亲身来见宋某人,还有甚么好说的。”
  寇仲一震道:“那么是有商量的余地哩!”
  宋缺旋风般转过身来,双目神光大盛,来回扫视三人,冷哼道:“你们可知道?现在你们立在我眼前,正是我和清惠四十年来暗中较量的决定性时刻,只要我一句拒绝的话,清惠立即输掉这场角力。”
  三人均听得头皮发麻,纵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宋缺目光落在徐子陵身上,出乎三人意料之外地,竟露出第一丝笑意,油然道:“子陵凭甚么认为秦王会是位好皇帝?”
  三人同时生出希望,因为宋缺至少有兴趣认识李世民。
  徐子陵心知一句答错,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恭敬答道:“晚辈在很久前心中已产生世民兄会是个好皇帝的想法,回想起来,当是因世民兄的天策府俨如一个朝廷的缩影,在那里世民兄无时不和手下谋臣将士研究治理天下的方法,而在实践方面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
  宋缺喝道:“答得好!为君者首先要有治道,始可言实践推行。秦王请答我,你有何治国良方?”
  李世民迎上宋缺可洞穿革木金石的锐利眼神,谦敬答道:“世民纵观三代以来历朝兴衰,得出一个结论,君主必须推行开明之治,纳谏任贤,以仁义为先,则人民从之。然而周、孔儒教,在乱世绝不可行;商、韩刑法,于清平之世,变为扰民之政。所以世民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必须以仁义为本、理法为末,尊礼德而卑刑罚。”
  宋缺讶道:“秦王推崇的竟是孔孟的仁政,确出乎我意料之外。那我再问你另一问题,自古帝皇者,虽武功足平服我中土华夏,却从不能服戎狄,秦王在这方面有何独特与别不同之见。”
  寇仲和徐子陵听得面面相觑,此可为从古至今谁都没法解决的难题,教李世民如何回答?可是若答不了,说不定三人会立即被宋缺扫出磨刀堂。
  岂知李世民不慌不忙,从容答道:“我华夏自古以来,明君辈出,能嘉善纳谏,大度包容者,比比皆是。惟独在处理外夷上,均贵华夏而贱夷狄,令其心生怨恨,宁死不屈。世民不才,如能登上帝位,那时不论华夏夷狄,均兼爱如一。不服者征之,既服之后,则视如一国,不加猜防,可于其地置羁縻州府,任其酋为都督刺史,予以高度自治。此为世民愚见,请阀主指点。”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经典
温馨提示: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