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蕴界处有六种差别。谓外门差别。内门差别。长时差别。分限差别。暂时差别。显示差别。何等外门差别。谓多分欲界差别。何等内门差别。谓一切定地。何等长时差别。谓诸异生。何等分限差别。谓诸有学。及除最后刹那蕴界处。所余无学。何等暂时差别谓诸无学最后刹那蕴界处。何等显示差别。谓诸佛及已得究竟菩萨摩诃萨所示现诸蕴界处。
本事分中摄品第二
云何摄。略说摄有十一种。谓相摄界摄种类摄分位摄伴摄方摄时摄一分摄具分摄更互摄胜义摄。
何等相摄。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即体自摄。
何等界摄。谓蕴界处所有种子阿赖耶识能摄彼界。
何等种类摄。谓蕴界处其相虽异。蕴义界义处义等故展转相摄。
何等分位摄。谓乐位蕴界处即自相摄。苦位不苦不乐位亦尔。分位等故。
何等伴摄。谓色蕴与余蕴互为伴故。即摄助伴余蕴界处亦尔。
何等方摄。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余方蕴界处亦尔。
何等时摄。谓过去世诸蕴界处还自相摄。未来现在诸蕴界处亦尔。
何等一分摄。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但摄一分非余。应知一分摄。
何等具分摄。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能摄全分。应知具分摄。
何等更互摄。谓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蕴摄几界几处。一少分。如受蕴想行蕴亦尔。识蕴摄几界几处。七界一处。眼界摄几蕴几处。色蕴少分一处全。如眼界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界亦尔。意界摄几蕴几处。一蕴一处。法界摄几蕴几处。三蕴全色蕴少分一处全。眼识界摄几蕴几处。识蕴意处少分。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界亦尔。眼处摄几蕴几界。色蕴少分一界全。如眼处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处亦尔意处摄几蕴几界。一蕴七界。法处摄几蕴几界。三蕴全一少分一界全。如是诸余法以蕴界处名说。及余非蕴界处名说。如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所知所识所达。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如是等如前所显。随其所应与蕴界处更互相摄。尽当知。
何等胜义摄。谓蕴界处真如所摄。于摄善巧得何胜利。得于所缘略集胜利。随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胜。
本事分中相应品第三
云何相应。略说相应有六种。谓不相离相应。和合相应。聚集相应俱有相应。作事相应。同行相应。
何等不相离相应。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微处互不相离。
何等和合相应。谓极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
何等聚集相应。谓方分聚色展转集会。
何等俱有相应。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同生住灭。
何等作事相应。谓于一所作事展转相摄。如二苾刍随一所作更互相应。
何等同行相应。谓心心所于一所缘展转同行。此同行相应复有多义。谓他性相应非己性。不相违相应非相违。同时相应非异时。同分界地相应非异分界地。复有一切遍行同行相应。谓受想思触作意识。复有染污遍行同行相应。谓于染污意四种烦恼。复有非一切时同行相应。谓依止心。或时起信等善法。或时起贪等烦恼随烦恼法。复有分位同行相应。谓与乐受诸相应法。与苦受不苦不乐受诸相应法。复有无间同行相应。谓在有心位。复有有间同行相应。谓无心定所间。复有外门同行相应。谓多分欲界系心心所。复有内门同行相应。谓诸定地所有心心所。复有曾习同行相应。谓诸异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学者一分心心所。复有未曾习同行相应。谓出世间诸心心所。及初后时出世后所得诸心心所。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净诸法相应不相应义。由此了悟。即能舍离计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净执着。又能善巧速入无我。
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云何成就。谓成就相如前所说。此差别有三种。谓种子成就。自在成就。现行成就。
何等种子成就。谓若生欲界。欲色无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若生色界。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色无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若生无色界。欲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无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若已得三界对治道。随如是如是品类对治已生。如此如此品类由种子成就得不成就。随如是如是品类对治未生。如此如此品类由种子成就故成就。
何等自在成就。谓诸加行善法。若世出世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等。功德及一分无记法。由自在成就故成就。
何等现行成就。谓诸蕴界处法。随所现前若善若不善若无记。彼由现行成就故成就。若已断善者。所有善法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若非涅槃法。一阐底迦。究竟成就杂染诸法。由阙解脱因亦名阿颠底迦。以彼解脱得因必竟不成就故。
于成就善巧得何胜利。能善了知诸法增减。知增减故于世兴衰离决定想。乃至能断若爱若恚。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一
云何决择。略说决择有四种。谓谛决择法决择得决择论议决择。
云何谛决择。谓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云何苦谛。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
何等有情生即有情世间。谓诸有情生在那落迦傍生饿鬼人天趣中。人谓东毗提诃。西瞿陀尼。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天谓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有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何等生所依处即器世间。谓水轮依风轮。地轮依水轮。依此地轮有苏迷卢山七金山四大洲八小洲内海外海。苏迷卢山四外层级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所居处别。外轮围山虚空宫殿。若夜摩天睹史多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处别。诸阿素洛所居处别。及诸那落迦所居处别。谓热那落迦。寒那落迦。孤独那落迦。及一分傍生饿鬼所居处别。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
复有清净世界。非苦谛摄。非业烦恼力所生故。非业烦恼增上所起故。然由大愿清净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处不可思议。唯佛所觉。尚非得静虑者静虑境界。况寻思者。
复次苦相差别有八。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摄一切五取蕴苦。生何因苦。众苦所逼故。余苦所依故。老何因苦。时分变坏苦故。病何因苦。大种变异苦故。死何因苦。受命变坏苦故。怨憎会何因苦。合会生苦故。爱别离何因苦。别离生苦故。求不得何因苦。所悕不果生苦故。略摄一切。五取蕴何因苦。粗重苦故。如是八种略摄为六。谓逼迫苦转变苦合会苦别离苦所悕不果苦粗重苦。如是六种广开为八。若六若八平等平等。如说三苦。此中八苦。为三摄八八摄三耶。展转相摄。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能显苦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能显坏苦。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能显行苦。如说二苦。谓世俗谛苦。胜义谛苦。何者世俗谛苦。何者胜义谛苦。谓生苦乃至求不得苦。是世俗谛苦。略摄一切五取蕴苦。是胜义谛苦。
云何苦谛共相。谓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何等无常相。略有十二。谓非有相坏灭相变异相别离相现前相法尔相刹那相相续相病等相种种心行转相资产兴衰相器世成坏相。何等非有相。谓蕴界处于一切时我我所性常非有故。
何等坏灭相。谓诸行生已即灭。暂有还无故。何等变异相。谓诸行异生由不相似相续转故。
何等别离相。谓于诸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摄执为己有。何等现前相。谓正处无常由因随逐今受无常故。
何等法尔相。谓当来无常由因随逐定当受故。
何等刹那相。谓诸行刹那后必不住故。何等相续相。谓无始时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故。
何等病等相。谓四大时分受命变异故。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嗔离嗔有痴离痴。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寂静若寂静。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转故。
何等资产兴衰相。谓诸兴善终归衰变故。何等器世成坏相。谓火水风三种成坏有三灾。顶谓第二第三第四静虑。第四静虑外宫殿等。虽无外灾成坏。然彼诸天与宫殿等俱生俱灭说有成坏。复有三种中劫。所谓饥馑疫病刀兵。此小三灾劫究竟位方乃出现。谓世界成已。一中劫初唯减。一中劫后唯增。十八中劫亦增亦减。二十中劫世界正坏。二十中劫世界坏已住。二十中劫世界正成。二十中劫世界成已住。合此八十中劫为一大劫。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如说以寿尽故福尽故业尽故。彼彼有情从彼彼处没。云何寿尽。谓时死。云何福尽。谓非时死即非福死。以彼有情贪着定味。福力减尽因此命终。云何业尽。谓顺生受业顺后受业俱尽故死。
何等苦相。谓或三苦或八苦或六苦。广说如前。是名苦相。何故经说若无常者即是苦耶。由二分无常为缘苦相可了知故。谓生分无常为缘。苦苦性可了知故灭分无常为缘。坏苦性可了知故。俱分无常为缘。行苦性可了知故。即依此义薄伽梵说。诸行无常诸行变坏。又依此义言。诸所有受我说皆苦。又于生灭二法所随诸行中。有生等八苦。性可了知故。佛说言。若无常者即是苦。又于无常诸行中。有生等苦可了知者。如来依此密意说言。由无常故苦非一切行。
何等空相。谓若于是处此非有。由此理正观为空。若于是处余是有。由此理如实知有。是名善入空性。如实知者不颠倒义。于何处谁非有于蕴界处常恒凝住。不变坏法我我所等非有。由此理彼皆是空。于何处谁余有。即此处无我性。此我无性无我有性。是谓空性。故薄伽梵密意说言。有如实知有。无如实知无。复有三种空性。谓自性空性。如性空性。真性空性。初依遍计所执自性观。第二依依他起自性观第三依圆成实自性观。
何等无我相。谓如我论者所立我相蕴界处非此相。由蕴界处我相无故。名无我相。故薄伽梵密意说言。一切法皆无我。如世尊说。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处此非我我。于如是义应以正慧如实观察。此言何义。谓于外事密意说此一切非我所。于内事密意说此非我处此非我我。所以者何。以于外事唯计我所相。是故但遣我所。于内事通计我我所相。是故双遣我我所。
前说无常皆刹那相。此云何知。如心心所是刹那相。当知色等亦刹那相。由心执受故。等心安危故。随心转变故。是心所依故。心增上生故。心自在转故。又于最后位变坏可得故。生已不待缘自然灭坏故当观色等亦念念灭。
如世尊说。诸所有色。彼一切若四大种若四大种所造。此依何意说依容有意。说同在一处。依此而有是造义。若于此聚此大种可得。当知此聚唯有此大种非余。或有聚唯一大种。或有二大种。或有乃至一切大种。所造色亦尔。若于此聚此所造色可得。当知此聚唯此非余。或有聚唯一所造色。或二所造色。或有乃至多所造色随其所应。
又说粗聚色极微集所成者。当知此中极微无体。但由觉慧渐渐分析细分损减。乃至可析边际。即约此际建立极微。为遣一合想故。又为悟入诸所有色非真实故。
复次苦法略有八种差别。谓有广大不寂静苦。有寂静苦。有寂静不寂静苦。有中不寂静苦。有微薄不寂静苦。有微薄寂静苦。有极微薄寂静苦。有非苦似苦住大寂静。云何广大不寂静苦。谓生欲界未曾积集诸善根者。云何寂静苦。谓即此已生顺解脱分善根者。云何寂静不寂静苦。谓即此为世间道离欲已种善根者。云何中不寂静苦。谓生色界远离顺解脱分者。云何微薄不寂静苦。谓生无色界远离顺解脱分者。云何微薄寂静苦。谓诸有学。云何极微薄寂静苦。谓诸无学命根住缘六处。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静。谓已得究竟菩萨摩诃萨等。乘大悲愿力故生诸有中。复次前说死苦。死有三种。谓或善心死。或不善心死。或无记心死。善心死者。谓于明利心现行位。或由自善根力所持故。或由他所引摄故。发起善心趣命终位。不善心死者。谓亦于明利心现行位。或由自不善根力所持故。或由他所引摄故。起不善心趣命终位。无记心死者。谓若于明利心现行位。若于不明利心现行位。或由阙二缘故。或由加行无功能故。起无记心趣命终位。
修净行者临命终位。于身下分先起冷触。不净行者临命终位。于身上分先起冷触。不净行者中有生时。其相显现如黑羊羔光。或如阴暗夜分。修净行者中有生时。其相显现如白练光。或如晴夜分。